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是出于道义来帮助我们的吗?
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在1945年春夏之交发生决定性转折。5月,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,欧洲战事宣告结束。然而,在亚太战场,日本军国主义依然困兽犹斗,准备进行“本土决战”。此时,如何以最小代价促使日本投降,并重塑战后东亚格局,成为盟国领袖们的核心关切。苏联的参战,
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在1945年春夏之交发生决定性转折。5月,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,欧洲战事宣告结束。然而,在亚太战场,日本军国主义依然困兽犹斗,准备进行“本土决战”。此时,如何以最小代价促使日本投降,并重塑战后东亚格局,成为盟国领袖们的核心关切。苏联的参战,
1933年春天的华盛顿,空气里弥漫着恐慌。银行关门歇业,存款打水漂,工厂倒闭,人群失业。当时美国的糟糕处境甚至可以说是“站在崩溃边缘”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某些时刻注定成为永恒的坐标。雅尔塔会议作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奠基石,其影响至今仍在全球政治格局中回响。然则,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,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,任何试图复制雅尔塔模式的努力都显得不合时宜。或者说,国际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,合
说到“苏联特产”,很多人第一反应除了步枪,就是黑鱼子酱。全世界对苏联食物的印象,就像对红场印象那样有限。黑鱼子酱在苏联真有这么传奇?它味道是否真的配得上“特产”二字,不太重要,关键是它曾出现在战争和历史里的那些时刻,活生生、带着浓烈的时代气息。
1945年8月,苏联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日本关东军。而在这之前几个月,国民政府刚刚经历了豫湘桂战役的惨败——8个月损兵50-60万,丢失146座城市、2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。